找到相关内容1859篇,用时3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不共加行

    众生。  (六)祈请不入涅粲  想自身变现无数,往三千大干世界,祈请一切菩萨大德长住  世间、不入涅槃。对上师如此祈请,等于增其寿。念诵:  乃至轮回未空前,  祈请住世勿涅粲。  (七)回向  ...遍满虚空界的一切众生。不用说为成办自己现世的利益,即便是为了自利而希求佛果也根本不属于大乘道。因此无论积累资粮还是净除罪障都应当缘一切众生的利益,绝不能掺杂自私自利之心,这是至关重要的。如此修行,则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93963936.html
  • 禅海六十年 ——“且以惠能自居 谈泳君的肯定”

    极了,耳听难会,眼见难辨,黑白分明,却开口不得;就像是仰天长啸,尽虚空没有回响。你说。这样情景,该如何说?其实,仔细思量,并不奇特难说,亦如佛陀说法,对象是众生,为众生之迷;佛说觉悟之法,众生由迷人...众生;能者,能作佛事。”虽然,名字只是一个代号,但既然访问,就得认识真切;基于“慧”与“惠”的本义差别太大,故而提出更正。你说慧能的思想和纪录其言行的  二、解开承传衣钵之谜  一句“何邦上国”,似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4464006.html
  • 大乘起信论料简驳议答辨

    实性必依环计无性依他如幻以说。我佛有言:诸技巧人,于诸空中尽于鸟迹,未足为难;诸佛世尊于决性相不可言说,大悲心故为众生强施言说,令彼得人诸法性相,斯为大难。嗟夫!圣言微渺,非深智诚信者固未易识此也。...佛初度声闻亦即于独觉菩萨,独觉菩萨时亦复度于声闻菩萨独觉。由此可知一地所生,一雨普被,草木禾稼生起不同,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,教惟是一乘则有三,此义坚立靡可动摇。则定判教时大小先后者全无当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32464166.html
  • 大方等如来藏经探源

    圆显,即见天真佛。   第二颂下半颂,即说明佛出现于世,不为别事,只为令众生断诸烦恼。一切众生烦恼断尽,即便成佛,如世尊无异。这便是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。一大事因缘者,即一切众生皆成佛也。世尊以...,施作佛事。   如来说法,只在令众生除灭烦恼。烦恼除尽,便可成正觉,众生也。   【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  如金在不净  隐没莫能见  天眼者乃见  即以告众人   汝等若出之  洗涤令清净  随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55664308.html
  • 宗喀巴《现观庄严论金鬘疏》“教授修行及诸谛”释义

      问:教授什么呢?  答:教授所众生“应该趣入”。  问:趣入什么呢?  答:趣入一种能够修成一切善法的方法;而这些善法,就是前文所说二十二种菩提心相关经文所宣说的。因此,本节即将说明修成〈发心品...大致看出:《大智度论》解释《大品般若经》的方式,是销文释义的、旁征博引的、辩析的、推衍的;所以单单解释完“序品”就有三十四卷。怪不得太虚会说:“《大智》宗实相以推辩诸法无不尽,虽汪洋恣肆哉,亦曾莫得...

    释如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03465005.html
  • 太虚大师的缘成史观与进化主义——传统佛学现代转化的一个范例

    身体力行的就是菩萨行。践行六的菩萨行,是大乘佛教的要义,其异于小乘佛教的关键在于,它不是遗世独立的自我静修和解脱,而是难行能行、难忍能忍、在与众生与世界的交往中做明心见性的功夫,自修的同时度化他人。...清静无为消极自利,必须人人发其大心,誓行大乘,勇往直前人火宅而众生,百折不回,庶可发扬大乘之精神,畅如来之本怀”。  通过以上分析,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,与激进主义的革命方式以及神速进化的诉求不同,太虚...

    李虎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25565144.html
  • 中国大陆佛教慈善事业模式探讨

    生生世世沉沦于三毒之中的众生如何能够了知大乘佛教的深意?受十方供养的僧尼应以何种方式回馈社会,报答众生?毫无疑问,学佛陀之行,不惜一切救度众生。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,自己究竟是否具备救度众生的资粮,是否会在众生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被众生。唯一的办法:勤修三学,积攒资粮。  基于此,“普寿寺三加一僧伽教育工程”中规划的第一个项目就是“普寿寺——修道基地”。其修学宗旨是:“华严为宗、戒律为行、净土为归”。...

    释如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1065200.html
  • 中国艺术精神的演进(2)

    ?宋僧惠洪提出对此画应以“法眼观之”,所谓“法眼”,按《佛学大辞典》的解释,“谓菩萨为众生照见一切法之智慧”,亦可称“菩萨智”。具备了这种智慧,即学得了“一切道法济度众生”。在这里,惠洪提出的“法眼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5065243.html
  •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义疏(1)

    功德更当百千倍于闻名矣。  △二,证明劝信。即是为二菩萨授记,以示二菩萨住等觉位,果德已圆,不离因行,现菩萨身以众生,是故闻名即能得益也。有二:初,举名以示;二,正为授记。今初。  尔时十方诸佛说是...一者理即佛,谓一切众生即是佛。《涅槃经·迦叶晶》云:“众生即是佛。”《维摩经》云:“一切众生皆如也。”二者名字即佛,谓如斯之理佛若不说,无能知者。若佛出世,若阐慧日,因说得解昏暗,名生觉也。三者观行即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465303.html
  • 佛说决定毗尼经略疏(1)

    作归依,即是授与安乐。归者归投,依者依凭。如子归父,如民依王也。唐译作:“观自在菩萨曰:我能堪任于诸恶趣拔济众生”。  得大势菩萨言:我能堪忍不恶趣众生皆令得。  此悲心之愿。不恶趣者,不能自救也。悲能拔苦,故能皆令得。唐译云:“我能堪任度诸恶趣未众生。”  善数菩萨言:我能堪忍令诸众生不调伏者令得调伏。  此喜心之愿。达性无生,菩提智道生喜悦心,故见一切众生皆具佛性,虽处烦恼而不染污,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54665305.html